一、亞歷山大石的基本信息
亞歷山大石由鈹鋁氧化物組成。它有兩種類型的變體。一個顯示變色效果,而另一個顯示貓眼效果。兒童淘礦科普整理資料發現亞歷山大石以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(1818-1881)的名字命名,早的晶體于1834年4月在烏拉爾的托科瓦亞河附近的翡翠礦中發現。這一發現是在沙皇時代到來的那天進行的。盡管翠綠寶石是一種相對較年輕的寶石,但它無疑具有悠久的歷史。由于它同時顯示紅色和綠色(舊帝國俄羅斯的主要顏色),因此不可避免地成為沙皇俄國的國家石材。
然而,高品質的美麗變石翠綠確實很少見,而且在現代珠寶中也很少使用。在俄羅斯古董珠寶中,您可能會碰運氣,因為俄羅斯的高級珠寶商都喜歡這種寶石。蒂法尼的寶石大師喬治·弗雷德里克·昆茲(George Frederick Kunz,1856-1932)也對翠綠寶石著迷,這家珠寶商的公司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生產了一系列精美的戒指和鉑金合奏。英格蘭的維多利亞時代珠寶中也偶爾使用較小的變石。
二、兒童淘礦科普為您詳細列出亞歷山大石的各種特性,如下,
成色原因:鉻。
化學成分 : 氧化鈹鋁– BeAl 2 O 4。
水晶系統/形式: 斜方晶系。
削減和用途: 多面切割,凸圓形切割,通常是混合切割,也可以是珠子,雕刻等。
分散度: 0.015。
硬度: 8.5。
光澤:玻璃。
放大倍數: 相和指紋,晶體夾雜物,生長區劃-顫動邊界。
光學特性: 各向異性,DR ; 雙軸正。
多發色性:亞歷山大石表現出強的三色性(紅色,橙色,綠色),而其他品種則表現出弱至中等的效果。
折射率/雙折射: 1.746 – 1.755 / 0.009; 范圍:1.740 – 1.760。
模擬物(帶有分離試驗):
天然/合成變色藍寶石(光學圖形,RI,SG,內含物),石榴石變色(光學字符,光譜),電氣石(光學圖形,RI,SG),紅柱石(RI,SG,多色性),山d石(雙折射,光譜),天然/合成變色尖晶石(光學特性,多色性)
主要產地:俄羅斯,坦桑尼亞,斯里蘭卡,巴西,津巴布韋,印度(奧里薩邦,泰米爾納德邦,安得拉邦),緬甸(緬甸),馬達加斯加。
具體測試: 翠綠色。
日光下為綠色(藍綠色,藍綠色,棕綠色),白熾燈為紅色(紫紅色,棕紅色,灰紅色)。
這是由于用氧化鉻小規模替代了氧化鋁。
光譜中紅色部分的透射或多或少是平衡的,入射光性質的任何變化都將突出紅色或綠色-藍色。
日光富含藍色波長,而白熾燈(除汞蒸氣熒光燈之外)具有紅色波長,因此石材呈現綠色到紅色的變化。
頻譜:
在575 nm處的黃綠色區域和紫色處具有較寬的吸收,在680 nm和678 nm處的紅色具有較窄的線,在665 nm,655 nm,649 nm 處具有較弱的線,而在470 nm附近則具有藍色。
合成方法: Czochralski和Flux融合方法。
合成亞歷山大石。
合成亞歷山大石貓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