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貝尼托石基本信息
貝尼托石是兒童淘礦科普研究非常少見的一種寶石,膨潤土的藍色晶體直到1906年才被礦物勘探者發(fā)現,他們將其誤認為是藍寶石。晶體的形狀像扁平的三角形,并具有與鉆石相似的強烈色散,但是被顏色掩蓋了。二色性很強:從不同角度觀看時,石頭看起來是藍色或無色。出現無色晶體,但很少刻面。
藍色片巖中的晶體出現在靜脈中。的來源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貝尼托縣,然后將其命名。
二、兒童淘礦科普為您詳細列出貝尼托石的各種特性,如下,
成色原因:鐵:鈦電荷轉移。
化學成分 : 鋇和鈦硅酸鹽– BaTiSi 3 O 9。
水晶系統(tǒng)/形式: 六角形系統(tǒng)/扁平三角形晶體。
削減和用途: 珠子,刻面和其他切口。通常,工作臺切面平行于垂直晶軸切割。
色散: 0.046(主體顏色掩蓋了色散)。
硬度: 6.5。
光澤:玻璃。
放大倍數: 結晶夾雜物,加倍,顏色分區(qū)。
光學特性: 各向異性,DR ; 單軸正。
多色性:強二向色性:藍色,無色。
折射率/雙折射: 1.755 – 1.804 / 0.047。
模擬物(帶有分離試驗): 天然/人造藍寶石(RI,SG,倍增,色散),坦桑石(光學圖形,多色性,倍增,色散),輻照藍鈹(多色性,RI,SG,倍增,色散)。
產地: 美國(加利福尼亞州圣貝尼托縣)。
具體測試: 高雙折射和色散。
頻譜: 沒有特色。